我們為何看不到英國人眼中的“中國教育”
作者:王傳濤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教育大臣最近提出應該向中國教育“取經”,因為中國模式比英國專注于個體學習的模式更有效。不久前,英國政府曾安排70余名小學數學教師到中國上海觀摩教學。研究人員發現,中國兒童取得的數學成績要比同齡英國兒童高30%。對此,中國一些學者、專家呼吁理性看待。(
我國教育被國人詬病了太久了,以至于談及中國教育,必然會想到“填鴨式教育”、“應試教育”、“抹殺個性”等幾個特點。此外,無論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將目標指向考試與分數。課堂上,極少有培養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的訓練。這樣的教育,在國人看來,似乎沒有在國際上抬起頭來的理由和自信。
然而,英國教育部門組團訪華“取經”卻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或許關于我國教育,我們太過妄自菲薄了。英國在20世紀進行了三次較大的教育改革,確立了世界領先的現代教育制度。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體制和教育福利方面,英國都可謂樹立了典型和樣板。但也可以肯定,英國向我國教育“取經”,絕非是為了給中國面子。用英國教育和兒童事務部副部長特魯斯的話就是,他們“希望能把中國學校、老師的教學方法和中國人的文化理念帶回去,改革英國教育”。
顯然,在英國教育人士的眼中,他們看到了我國學校和老師教學方法的一些特點,也看到了我們的文化理念,更重要的是,他們看到了中國的課堂變革所取得的各種成就?赡茉谒麄兊难壑,我國基礎教育的課堂氛圍并不是很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也可能未充分調動,但是,任誰也不能否認的是,中國課堂效率、形態取得突飛猛進的成果。也是這樣的教育特點,確保了起碼的教育質量。尤其是在知識的掌握方面,牢固而扎實。
中國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讓世界矚目的成績。一方面,我國從世界第一文盲大國發展成為世界上接受基礎教育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另一方面,我國的基礎教育為高等教育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當然了,我國教育中的諸多問題也非常明顯,但那更多的是教育方式、評價方式的問題。我們評價我國教育,不可以偏蓋全、一葉障目。
中國教育,不需要妄自菲薄,更不需要故步自封。我們在看到英國在向我國學習的同時,還需要看到我們要向英國教育學習的地方更多。
轉自:《中國教育報》
![]() |
|